Copyright ? 2004-2012 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 Reserved.
由南方科能 设计开发及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0-38468062 粤ICP备06042063号-1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394号
欢迎进入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今天是: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
要闻中心
我会代表委员积极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建言献策——2024年致公党广州市委会两会履职综述 发布时间:2024-01-31 16:31 | 来源:广州致公党 |
2024年1月14日至16日,广州市十四届政协三次会议召开。1月15日至18日,广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本次广州两会期间,我会共有21名市政协委员、7名市人大代表出席会议。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表彰了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以来的优秀提案,我会《关于把南沙规划好开发好建设好,推进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的提案》《关于完善预付费消费监管,促进商业兴旺发展的提案》被评为集体优秀提案,岳朝阳等三位委员联名提交的《关于加快研究出台“工业上楼”政策,推进广州现代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被评为优秀委员提案。岳朝阳、陈波两位委员被评为履职优秀市政协委员。
孙志洋向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政府2023年主要工作,提出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扩内需稳外需、科技教育人才支撑、重点领域改革、“百千万工程”、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绿美广州、文化强市,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和安全,全面从严治党等十二项重点工作。李贻伟代表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总结政协一年来工作,强调做好2024年履职工作,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态度积极讲团结,进一步落实好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气鼓劲。要以学增智强能力,本领高强肯担当,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两会”期间,致公党代表、委员立足本职工作,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协商议政,积极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建言献策。致公党人大代表共提交建议案16件,致公党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32件。 一、市政协集体提案 我会共提交集体提案10件,主要关注做地政策、基层呼吸道病原快速检测、粮食储备机制、留商稳商举措、城中村改造、工业元宇宙、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南沙文化产业、留学儿童教育、老旧小区改造等课题。分别是《关于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做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关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呼吸道病原快速甄别检测能力、夯实我市应对呼吸感染疾病基础的提案》《关于健全体系,提升效能,建设适合广州市的粮食储备机制的提案》《关于强化留商稳商举措,激发我市民营企业新活力的提案》《关于系统谋划推进城中村治理改造、促进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关于以制造业立市为目标,加快构建以工业元宇宙为核心的元宇宙产业生态的提案》《关于加大引进基础学科人才力度,筑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基础的提案》《关于着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文化产业示范区的提案》《关于善用侨乡优势,在留学儿童中培养更多中华文化传播者的提案》《关于提升城市精细化、品质化治理水平,促进广州老旧小区提质增效的提案》。 《关于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做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认为,统筹做地是广州市政府在新形势下推动城市更新的创新模式,在政府统筹、国企实施开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包括重点工作凸显不足、政策文件和规划设计支撑不够、工作机制和程序还有提升空间。建议,一是进一步区分轻重缓急统筹推进做地,对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展公益性做地,加大轨道交通做地工作力度,系统谋划四大重点片区做地。二是进一步强化政策和规划保障,加快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文件,高标准广视野开展规划研究,探索“成片开发”的公益征收路径。三是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程序,组建强有力的4个片区做地指挥部进行实体化运作,理顺政府储备、国企做地、城中村改造体制机制,妥善处置好与村民、村集体、做地主体各方的关系。 《关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呼吸道病原快速甄别检测能力、夯实我市应对呼吸感染疾病基础的提案》认为,我市呼吸道感染疾病诊治方面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呼吸道感染疾病诊疗机构挤而不准,二是对防控呼吸道感染疾传染意识不强,三是呼吸感染疾病基层快速检测能力不足。建议,一是强化常见呼吸感染疾病基层首诊分级制度、把居民的感冒发烧诊疗问题尽最大可能解决在家门口。二是加快“院士工程”专项等成果的转化应用,全方位提升我市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社区对呼吸疾病的精准诊疗和监测、预警、防控能力。三是利用广州国家实验室平台优势,打造呼吸传染病诊治防医疗公卫一体化网络体系,建立先行示范和长效机制。 《关于健全体系,提升效能,建设适合广州市的粮食储备机制的提案》认为,广州粮食储备还需加强及拓展来源,缺乏灵活调配及经营机制,海量的粮食储备没有形成相关的产业链条。建议,一是健全“平战结合”的粮食储备体系,探索开展储备粮异地代储,进一步加强我市的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平战结合”要求探索开展异地代储。二是建立更加灵活的调配机制,建立联动机制,精细化调配管理,强化前置调度,是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强化监管与评估。三是与当地开展多方位的对口合作,强化本地产业链,设立试验基地及产业园,与当地的仓储行业开展合作,发展供应链和配送业,发展金融和保险业。 《关于强化留商稳商举措,激发我市民营企业新活力的提案》认为,广州民营企业星星多月亮少,在穗民营企业根基有待扎实,央企挤占民营企业发展市场,拖欠账款现象时有发生,对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建议,一是拓宽民营企业发展机遇,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空间载体,强化金融支持和账款管理。二是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建立服务民营企业成效考核机制,推动改善民企的公平竞争环境,大力推进柔性执法。三是健全民营企业分级服务体系,健全重点民营企业领导挂点联系机制,建立“四上”民营企业专责服务机制,提升小微民营企业服务水平。四是营造重视民营企业的舆论氛围,加大评优表彰,丰富民营企业相关活动,鼓励履行社会责任。 《关于系统谋划推进城中村治理改造、促进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认为,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立法工作有待完善,政策计划缺乏延续性,过度市场化带来问题,各方关系处理错综复杂,改造与治理协同发展脱节。建议,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加快立法工作。二是科学规划改造,稳步有序实施。三是夯实改造基础,算好发展大账。四是聚焦重点区域,腾挪发展空间。五是有效推进市民化,彻底破解二元结构。 《关于以制造业立市为目标,加快构建以工业元宇宙为核心的元宇宙产业生态的提案》认为,广州市元宇宙产业规划和政策引领薄弱,元宇宙产业生态尚未形成,核心技术支撑能力偏弱,典型场景应用推广不足。建议,一是制订政策规划引领发展,二是推动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三是统筹精准施策构筑生态,四是聚焦工业赋能智造应用,五是打造服务体系行业支撑。 《关于加大引进基础学科人才力度,筑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基础的提案》认为,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广州对基础学科专业高水平人才政策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人才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升,二是政府及平台引才带动作用不强,三是创业服务体系水平有待加强,四是发展环境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有针对性的引才政策。二是向全球释放积极引才信号,适度放宽基础学科领域人才技术移民。三是探索“引外而外”的方式,设置海外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四是聚焦关键急缺领域,加紧绘制全球基础学科人才地图。 《关于着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文化产业示范区的提案》认为,发展影视、音乐文化产业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发展影视与音乐产业是推动湾区文化融合和认同的需要,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影视音乐文化产业是香港影视音乐文化产业与内地文化产业融合的需要,三是广州南沙大力发展影视和音乐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地缘、文化和政策优势。建议,一是制订高水平的影视、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二是建立快速高效辐射国际的影视、音乐文化出版管理机制,三是打造国际一流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电影节、音乐节,四是建立支撑影视、音乐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金融体系,五是建设大湾区影视、音乐文化产业人才高地,六是创建大湾区影视、音乐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示范区。 《关于善用侨乡优势,在留学儿童中培养更多中华文化传播者的提案》认为,海外华人学生回乡读书的现象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新现象,并有扩大的趋势。存在问题,一是基层教育部门为低龄留学儿童提供学位的同时也占用了当地的教育资源,本土学生教育受到影响,导致教育部门积极性不高。二是目前对于华裔低龄留学生教育还缺乏统一协调机制,没有长远规划。三是有关教育内容按照国内教育规范的同时没有兼顾留学生日后在海外生存发展的特点开展相应的科目。建议,一是从政策和财政两方面给予支持,给予专项财政补贴,有效提升华裔留学儿童的华文教育质量和水平。二是制定适合华裔留学儿童的华文教育,三是建立协调和监督机制,四是向国家及省有关部门申请资金,扶持当地教育部门。 《关于提升城市精细化、品质化治理水平,促进广州老旧小区提质增效的提案》认为,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居民出资意愿低,资金筹集协调难。二是市场准入配套机制不足,社会资本参与难,三是三分改造七分管,长效治理实现难。建议,一是鼓励企业组建联合体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二是创新制度机制,为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基础条件。三是加强社区自治能力,为老旧小区改造创造良好条件。 二、市人大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中的致公党党员认真行使代表权利,积极参加各阶段审议,广泛反映所代表群众意见建议,会议期间共提交建议案16件,主要包括: 王泽新《借鉴城市间共建产业园模式,推动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重视东盟贸易机会,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合规出口的建议》;张云慨《关于鼓励青年创业,营造社区化创业氛围的建议》《关于规范通信号码标记的建议》《关于加大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乱象整治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强火炉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市中心植物园-火炉山一体化休闲带的建议》《关于完善广州市地下车库信号覆盖促进汽车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蔡月彩《关于广州市办理工商登记时取消“临场证明”的建议》《关于加快广花一级公路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快捷化改造配套工程建设的建议》;王靖夫《关于促进帽峰山景区与周边村镇融合发展的建议》《关于支持新型显示行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吴小丽《关于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推动广州城乡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徐广绍《关于整治和优化广州地铁三号线永泰站B2出入口通道安全乱象的建议》《关于政府允许眼视光与配镜专业中职毕业生参加视光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建议》。 三、市政协委员提案 致公党的市政协委员认真履职、积极建言。据统计,致公党党员委员共提交委员提案36件,其中百姓提案4件。主要包括: 李名扬《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着力解决北部山区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岳朝阳《[百姓提案]关于尽快推广居民加装电梯“连片托管”模式的提案》《[百姓提案]大力发展“家族办公室”业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理财资管中心集聚区》;马玉宏《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管控及综合利用的建议》;罗清磊《关于打造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的建议》;沈英姿《[百姓提案]关于强化医院儿科建设,改善儿童就医困难的建议》;蔡莹《关于打造“一带一路”国家商会人工智能数字服务平台推动广交会数智转型发展的建议》;陈波《关于挖掘观赏鱼社会属性,开发教育心理疗愈产品的建议》《关于优化观赏鱼进出口管理的建议》;陈兆年《关于提振广州民营经济信心的建议》;冯昭扬《从户外国际灯光节到室内公共空间照明IP打造内外兼修提升城市文商旅活力》《抓住全球照明产业换轨重大机遇,发挥广州优势打造“新上游”强劲引擎》;胡育新《优化宠物友好环境,促进宠物消费升级的建议》《关于在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原广东咨议局旧址加挂广州华侨运动讲习所旧址标志的建议》;江泽桂《关于关注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提案》;刘红丽《关于改进两个法院协同执行双重收费机制,维护权利人经济利益的提案》《加强专利保护,扶持自有品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关于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聚焦乡村发展的提案》《关于共创高效交通,规范网约车与解决城市拥堵的提案》《规范农产品经营活动,推动乡村农业转型升级》《优化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制度,促进民营经济壮大发展》;倪静《关于活化广州骑楼,让传统文化“燃起来”的建议》《关于在市中心为老年人出游统筹配置旅游集散地的建议》;邵子力《关于取消海珠区南洲路学习驾驶机动车路线的建议》;杨素梅《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强化广州国际航运枢纽能级,助力打造全球超级湾区交通网络》;张洪涛《关于增加基层市直、省直公医定点建议的提案》《关于推进区级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建议的提案》《关于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监管工作的建议》《关于全面建设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广州市民卡,推动居民服务全生命周期“一卡通”的建议》《关于推进广州市城市污水监测工作的建议》;张剑涛《对实施预付式经营的市场主体在注册和年审环节嵌入并推广数字人民币使用的建议》《[百姓提案]关于将广州美食园打造成为粤港澳饮食文化传播基地的建议》;张婉玲《关于加强号码标记软件的监管,谨防成为新型“牟利”手段的建议》;周荣《关于“有组织试点职工工会持股模式、激发广州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的建议》。 我会将持续关注集体提案、代表建议、委员提案立案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协助建议提案落地落实,推动相关工作。继续结合自身资源开展课题调研,开展我为广州发展献一策和社情民意信息征集活动,以高质量课题信息成果助力广州高质量发展。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