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今天是: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建议加快推动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网站正在建设中……

发布时间:2018-01-29 11:29 | 来源: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摘要】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特殊群体及其家庭的关注和资助,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特殊教育的发展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幼儿园拒收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服务范围有限;特殊学校规模较小;随班就读配套资源匮乏;随班就读政策执行失真。针对以上问题,本人提出:普及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加快建立综合性特殊学校;建立特殊教育服务机构;增加特殊教育政策执行实效等的对策建议,希望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意见。

    一、特殊教育发展缺憾分析

    (一)幼儿园拒收特殊儿童

    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是全市教育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短板,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短板。我市特殊家长反映,目前拒绝特殊儿童入园的情况较为普遍。拒绝特殊儿童入园的主要原因有:1.园方认为特殊儿童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管理,同时担心其会对普通儿童造成伤害;2.幼儿园未纳入义务教育,园方可以自行确定招生范围和方式,有权拒收学生;3.普通幼儿园缺乏特殊教育的训练设施设备,教师缺乏特殊教育的知识;4.大部分幼儿园为自负盈亏的私人机构,出于方便管理和利益因素而拒绝接收特殊儿童。幼儿园通常拒绝特殊儿童入园的方式有:1.园方了解到是特殊儿童直接拒收;2.试读一个月,最终以不适合幼儿园要求退学。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特殊儿童干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特殊儿童的康复及社会融合。学前教育是特殊儿童进行融合的最佳机会和关键时期,但我们遗憾的发现,不少园所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特殊儿童的入园路依然是迷雾重重。

    (二)康复中心服务范围有限

    依据 《广州市残疾人康复资助工作管理办法》(穗残联【2016】11号)等文件,以广州市增城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为例,为符合资助办法条件的儿童提供康复资助训练。康复中心主要招收0-14岁听力语言残疾、脑瘫、智力残疾、孤独症儿童。(具体情况见表1-1) 


  
    政府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资助,满足他们每日进行康复训练,但在康复训练机构训练,针对的是儿童的某一项技能提升,并不能满足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且由于场地有限,我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从2017年已启动网上轮候制度,有申请康复训练需求的对象需进行网上排队登记,等候安排,轮候周期时间较长。由上表可知,在中心进行康复的儿童数量为164人。小部分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由于不愿意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在轮候期间,让孩子到各类民办特教机构训练,花费较多的训练费用;而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由于父母都要靠工作来维持生计,不能全天照看孩子,更不能承受民办特教机构昂贵的费用,只能将特殊儿童留守家中。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特殊儿童丧失了受教育最佳的“黄金时期”,成年后他们自理能力差、更难以在社会上自食其力,这也成了大部分特殊儿童家长永久的遗憾。

    (三)特殊学校规模较小 

    目前大部分适龄特殊儿童都有较强的入学需求,可是我市目前还有一些区没有建成一所综合性的义务特殊教育学校。以广州市增城区致明学校为例,该校主要招收增城区智障儿童,无法满足其他障碍类型儿童的教育需求。不仅如此,作为一所年轻的特殊教育学校,增城区致明学校的办学规模较小,入学名额有限,每年只能接收一年级10多人,二年级至九年级插班生若干人,不能满足该区特殊儿童受教育的需求。特殊学校中的教师数量有限,且缺乏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

    以增城区为例,虽然该区执行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第29条“到2020年,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学校。”但该区的特殊教育需求却仅非一所特殊学校能够满足的。一方面,就人口基数来说,截止2015年,增城区的户籍年平均人数已达到86万多人,远远超出规定的30万人口。另一方面,截至目前统计,增城区现有6-18岁本地户籍特殊儿童640人,显然致明特校不能够为如此庞大的群体提供相应的教育。

    (四)随班就读配套资源匮乏

    虽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都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做出明确规定,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中小学龄阶段的特殊儿童家长反映,部分普通学校也存在拒收特殊儿童入学的情况。学校一般不会直接拒收特殊儿童,而是让其正常办理入学手续后,学习1个星期或1个月后,以他们不适合在本校学习为由,劝退特殊儿童。部分特殊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和治疗,与普通儿童没有根本的差别,特别是那些智力在正常区间的特殊儿童,只要能够接受正常的中小学教育,都有望成为社会有用之材,抑或是融入社会,能够自主独立的生活。

    在普通学校就读对于特殊儿童儿童的健康心理和成长十分必要,然而有部分学生及家长对特殊儿童存在偏见,在他们看来,只有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才是特殊儿童唯一的选择。这种偏见使特殊儿童家长感受不到社会的支持,十分无助。

    我市大部分适龄特殊儿童以随班就读的形式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但大多数普通学校不具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条件。一方面学校所提供的教育经费非常有限,在教学材料、用具、教学设施、资源教室、资源教师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很难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足够的支持。以脑瘫儿童为例,脑瘫儿童伴有肢体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学校的步行楼道,有阶级的厕所等公共设施条件不适合脑瘫儿童的日常活动,对脑瘫儿童来说都是比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普通学校的教师缺乏相应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难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甚至,有些普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不能坦然的接纳特殊儿童。大多数普通学校的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在态度上是很消极的。很多教师不赞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认为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比较差,会影响班上的总体教学水平;特殊儿童的自控能力差,喜欢干扰别人,无理取闹,情绪不稳定,干扰课堂纪律;普通学校班额过大,教师很难有充沛的精力和充裕的时间照顾随班就读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个别化的教育;大多数普通学生对特殊儿童接纳程度偏低,普通学生认为特殊儿童比较笨、学习成绩较差,什么也学不会,教师很难协调班级的矛盾。教师对特殊儿童的认知偏差,造成了普通学生也不喜欢和特殊儿童在一起学习生活。特殊儿童容易遭到普通学生的笑话,在学习和交往方面压力较大,很容易心理失衡,造成心理问题。因此,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里很难得到合适的就读环境。

    (五)随班就读政策执行失真

    造成特殊儿童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既包括立法的不完善,也包括政策执行失真。而随班就读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经验不足,社会环境日趋复杂,以普通的管理方式与教育手段,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收效甚微。随班就读存在着特殊教育立法不完善的情况,立法对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特殊教育实施的细则都规定得不够具体;特殊教育的专业化组织体系和专门化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从组织制度和人力,物力上难以保证特殊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特殊教育发展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所述,目前我市的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堪忧,特殊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本人认为有必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保障特殊儿童能够公平接收教育,充分融入社会环境。

    (一)普及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

    导致特殊儿童教育工作难以长期持续大范围进行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缺乏对特殊儿童的了解。所以,相关部门应组织活动积极普及特殊儿童相关知识,提高人们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增加对特殊儿童的宣传工作力度,如在社区开展各种特殊儿童相关认识的讲座;普通学校建立健全学校支持系统,利用资源教室和资源老师,向普校教师普及特教知识,并指派特教老师巡回指导,指导普教老师完成随读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并帮助实施,一同解决随班就读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普校教师及行政人员对特殊儿童的认识水平,充分了解随读生的障碍特征、学习特质、潜能所在。

    (二)加快建立综合性特殊学校

    针对目前我市残疾儿童就读困难的现状,有识之士纷纷建议增加特殊教育学位供给,每个区都应按照相关标准,建设至少一所综合性特殊教育教学设施,为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及教育辅导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资源。建议应定位为大型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主要解决中、重度脑瘫、智障、自闭症和多重残疾等适龄残疾儿童入学需求,建成后可有效缓解特殊教育学位紧张问题。同时,还应完善教师的招聘和培训工作,在现有的特校基础上不断积累特殊教育教育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为将来的扩大招生做好准备工作。

    (三)各社区建立特殊教育服务机构

    在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可缓解上学的需求的基础上,建议各个社区应建立特殊教育服务机构,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和康复服务。在随班就读残疾儿童比较集中的普通学校建立起资源教室,聘请优质特殊教育机构教师作为巡回指导老师,逐步完善各自镇街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教育体系,缓解普通学校特殊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服务机构的增多可缓解家长较多压力,例如交通安全问题、无人接送等问题,实现就近入校、方便入学,减轻残疾家庭经济困难经济负担,满足本社区特殊儿童的上学需求。

    (四)增加特殊教育政策执行实效

    进一步完善地方特殊儿童教育政策,确保特殊儿童教育有法可依。提高特殊儿童及家长的维权意识和法律特殊儿童保护法律体系,确保法律法规更具有操作性,以保障特殊儿童的基本权利。从社会公平正义和特殊儿童权益保护的角度出发,加大特殊学校的建设、特殊学校师资培养、贫困特殊儿童免费就学、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等方面投入。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数少、班额少、残疾程度严重、教师需求量大等特点,科学合理确定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各类专业人员编制比例,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教学、康复训练和管理工作。

    目前我市特殊儿童教育起步晚、发展慢,特殊儿童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使特殊儿童健康、良好的成长,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特殊教育是教育的最后一道底线,保障特殊儿童群体的受教育权即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人文理念的最好体现。 
 

致公党广州市委会 陈中华 曾美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