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今天是: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首页  > 专栏  > 学习贯彻十九大 同心筑梦话担当
贯彻十九大精神 加快荔湾现代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1-23 14:23 | 来源: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研判,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报告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论述,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系统回答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构建经济方略提供了一个详实管用的路线图。 
    
    未来荔湾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1234”的发展思路,把握住新时代的机遇,抢抓发展先机,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的关系,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新产业,增强新动能,充分发挥提升综合服务、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开放高地和人文凝聚等核心功能的作用,全力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努力把荔湾建成广州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

    一、明确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建设 
   
    全力推进“一个目标”是新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是国家对广州市的定位。我区是广州独具特色的中心城区,必须承担代表广州提升综合服务、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开放高地和人文凝聚等核心功能,提升对高端要素的聚集和辐射能力,是广州市辐射珠江西岸“六市一区”的桥头堡。因此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是我区积极融入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使命和共识。 
    
    全面统筹“两个融合”是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探索。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乡融合发展,对于探索区域优化开发新模式、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弥合地区的经济社会差距,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区提出的两个融合,一是必须和广州市战略布局相融合,加强同广州市的融合发展,形成与广州市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二是必须促进我区南北片区服务功能深度融合。我区南北片区的同步发展和深度融合,是将我区建设成核心功能区的基本条件。因此,“两个融合”的提出,正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实干铺底,一张蓝图干到底,全面提高全区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公共服务水平短板,弥合南北两片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高标准建设“三个平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大平台”的建设是我区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势必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全区资源要素配置;推动我区加快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活力、更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突出“四大抓手”是新形势发展变化的重大举措。要实现“一个目标”、“两个融合”,建设“三大平台”,就必须紧扣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薄弱环节,统筹推进完善市政交通网络、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启动产业平台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四个抓手”,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这也是我区当前各项工作的突破口。

    二、狠抓落实,科学谋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746.29亿元增至2016年的1081.02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合计实现两个“1500亿”的发展目标。因此,我区“十三五”期间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下,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尤其是在补短板方面,必须坚持以“三大平台”建设为依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创新引领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改革创新对荔湾这样的老城区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改革,摆脱路径依赖,才能跟上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要求。

    全力以赴打造“三大平台”。“三大平台”是未来荔湾发展重要引擎,是培育经济新动力、转换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发展载体。要加快平台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

    一是特色化发展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找到现代产业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加强规划引领,传承历史文脉,打造岭南特色的城市格局和风貌。开展活化提升区辖区物业资源情况摸查、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制定行业准入标准与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文化场馆运营机制模式研究和加快推进“西关漫道”景观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彰显西关文化品牌特色,展示最广州魅力。

    二是高标准建设白鹅潭中心商务区。重点推进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开发建设,积极对接珠江西岸“六市一区”,拥抱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形成新产业与新金融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聚集高地。目前,中民投健康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城投集团华南有限公司、安信信托计划成立创投基金等重点企业已落户中心商务区。下一步要重点跟进中民投、安信、招商局、新世界等意向落地项目情况。启动广船地块改造,吸纳广船、中信泰富等大型企业华南地区总部。着力推进广钢新城和广州国际医药港项目,推进花地湾片区项目尽快启动,加快广药集团旧厂改造,稳妥有序推进大坦沙健康生态岛建设,研究石围塘火车站片区的规划。

    三是系统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区建设。抓好起步区建设条件的落实工作。未来该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科技金融、电子商务为核心产业,以人才服务、法律服务、先进技术、知识产权、品牌标准、产品溯源等综合服务为内涵,为国际国内企业提供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产业体系服务,打造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检验检测、教育培训、创新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服务区和高端要素集聚、产城融合发展的科创产业平台。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是我区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的重要支撑,是推进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2017年市区重大推进项目57个。其中:由区主导项目45个,项目总投资1076亿元。市主导重点推进项目12个,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一是抓好广佛放射线二期、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段荔湾段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是重点加快广州国际医药港、岭南V谷、立白综合科技园区等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中民投华南总部、广船中信泰富总部、广州北斗智创谷、启迪数字集团-广州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大参林大健康产业科技生态平台等项目尽快落地。

    积极探索现代金融发展。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已挂牌,制定了《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建设工作方案》,开展《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金融政策体系研究》,争取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未来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将大力发展创投基金、财务公司、要素交易平台公司、财务顾问公司、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保理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服务产业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引导更多金融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投贷联动、企业兼并重组等领域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发展股权、债券、创投以及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方式。创新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打造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依靠科技构建产业链“金融云”。坚决防控地方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完善地方金融工作机构设置,配备力量,适应现代金融发展和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建设的需要。

    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型新城区。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研究制定包括《荔湾区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实施办法》在内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1+8系列政策。大力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稳步推进荔湾国家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启动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创建工作。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孵化创业空间,建设一批环境友好型产业园区新载体,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全产业链条,完善覆盖科技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撑体系。指导协助荔湾科创广场、大坦沙三七创新岛、恩宁路永庆坊等园区申报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继续推进立白科技园、广州医药港、广钢大厦、岭南V谷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积极推荐企业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省级工程中心。 
    
    加快广佛同城区域协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和活力,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动机。

    在广佛同城化大框架下,荔湾区与南海区共同建设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突出创新和支撑服务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好“广佛创新产业区”发展,把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区(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东沙地区(7.5平方公里)与佛山的禅南顺创新集聚区(93平方公里)一起,纳入“广佛创新产业区”框架下,形成117.5平方公里的总体研究范围,打造广佛跨界联合的科创区、全球跨界新领地、湾区高端创新集聚区、广深科技走廊上的重要节点。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将电子信息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研发、智能装备和机器人制造、先进机械装备制造、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作为主要方向。推动交通互通互联,加快两个片区交通道路和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落实跨区域广佛公交对接;利用两个片区水路发达资源,开通水上巴士线路。加快生态环保等社会民生工程建设步伐,重点做好广佛跨界河涌整治、区域警务协作、政务同城办理、食品药品监管合作等各项工作。加强经贸合作,采取走出去方式联合举办招商会、珠西发展论坛、企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强化两区经济贸易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加强服务协同,两区选择合适位置设立服务两地企业为主的政务服务中心。推动创投产业发展,荔湾、南海区双方合作成立产业发展创投基金,重点服务规划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并积极打造新三板企业的集聚地。推动两地市场协同发展,重点以荔湾十三行服装市场群与南海西樵纺织城、荔湾华林玉器群与南海平洲玉器城等影响力较大的市场合作为基础,加大两地市场的合作交流,发挥两地产业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 
 
    我们坚信,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牢牢树立“四个意识”,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望相助、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实现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战略目标,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贡献。

    (荔湾区第十五届政协委员、致公党荔湾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广州市荔湾区发展和改革局国民经济动员办主任 郭建强;联系方式:1361019268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