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今天是: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发言
2018年提案:关于推进广州市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01-11 16:11 | 来源: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成为中国经济在新常态发展中的一个新,的亮点,并前所未有地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对地区社会经济的重大意义正在显现。一是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发展体育产业。体育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广、带动作用强,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优势,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就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有效提升地区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塑造健康、热情、乐观、向上的城市氛围,提高群众的凝聚力和获得感。四是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能够有效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牌,对地区经济及文化、教育、科技等产业发挥较强的辐射和引领效应,有效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我市体育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主体。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广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及体育产业功能区布局专项规划》、《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体育产业法人单位2.54万个、从业人员11.86万人,产业规模为1797.87亿元,全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337.58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7%,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广州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恒大足球、广州马拉松、端午龙舟赛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体育名片,万达体育等一批知名体育企业落户广州。体育服务业和体育产品制造业加快发展,体育消费日益活跃,以竞赛表演业、健身服务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彩票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初显规模效应,在全国处于领跑地位。但与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相比,广州市体育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使与成都、厦门等城市相比,广州市体育产业发展也有许多需要借鉴和改进的地方。

    一、  存在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产业融合度低。与北京、上海相比,我市体育服务业所占比重过低,过于依赖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产业附加值不高。职业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除广州恒大、广州富力两支足球中超俱乐部外,缺乏篮球、排球、乒羽国内顶级职业联赛俱乐部。体育产业与宣传、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机制不够健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缺乏有效的联动和融合机制,存在多头布局、政策不协调、措施不配套的问题,导致体育产业延伸度不够,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体育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

    (二)体育产业发展工作机制不健全。体育产业管理机制过多使用行政管制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相对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目前体育服务业发展仍然较多依赖传统要素的投入,创新投入水平依然不高,尤其在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投入不多。体育服务业发展所依赖的场地以及高素质人力资源等要素也面临巨大的供给缺口;体育市场中介机构尚不健全,数量少、规模小、发展不规范,缺少规模大、效益好、产业化强、知名度高的体育服务企业。

    (三)特色体育开发不足。虽然增加了体育设施的投入,群众体育也得到普及,但具有广州特色的体育消费项目开展不足。体育旅游的开发较为零散,没有形成合理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高质量的体育旅游产品不多、特色不突出。地域特征和人文价值并重的全民健身特色项目不多,没有形成特色项目带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持续开展。

    (四)缺乏国际知名的重大竞赛表演品牌活动。虽然我市竞赛表演产业发展明显,但是没有国际知名的竞赛表演品牌活动支撑。引进、配置国内外优质体育资源的能力不强,发展休闲体育促进消费力度不够,体育产业服务平台缺位。缺乏政策引导、用地保障等鼓励措施,对国际知名赛事进驻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五)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益不高。不少场馆在赛后运营方面依然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适应、运营效能不理想、服务能力不强、利用水平不高、配套政策不健全、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议我市能够把握机遇,多策并举,进一步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健康广州、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城市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机制。建议建立体育、宣传、文化、旅游、教育等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组成的体育产业联席会议,通过部门联动,有效推进了体育产业持续、全面、快速发展。

    (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要科学规划体育场馆设施布局,做到分布均衡、覆盖合理,特别是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区域体育场馆建设的财政扶持力度。对新开发建设的城区、社区等都要提前做好附属体育设施的规划。继续加大对现有体育场馆及学校、机关体育设施的开放力度,提高各类体育设施的使用率。要培育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引领产业发展,如充分发挥从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建设“体育小镇”,形成集约型体育产业发展模式。

    (三)尊重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建议迅速推动开展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来解决资本与专业人力资源进入体育场馆的问题,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来推动实现体育场馆管理专业化、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运营模式市场化。从而提高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益。二是挖掘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及骨干体育企业的引领作用,促进我市体育装备制造业、体育用品、体育服务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体育金融、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形成。

    (四)打造体育文化品牌,彰显城市魅力。积极挖掘和推广羽毛球、龙舟、登高、踢毽、等具有广州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和马拉松、足球、自行车等现代体育项目,建设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小镇,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如在从化温泉财富小镇举行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年度总决赛,对加快从化创建“全国登山户外产业示范区”,打造“一区一品"户外特色品牌,推动从化体育旅游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提升全民健身的热情也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开展以特色体育为题材的展览、讲座、论坛等活动,丰富体育文化内涵,增长市民体育知识,发展体育旅游、体育制造、体育教育等体育周边产业,使体育产业成为从化的新名片。

    (五)加强体育设施用地保障。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明确保障体育产业用地措施,逐年提高体育产业用地比例,对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利用我市闲置厂房、森林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存量资源建设体育设施;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中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

    (六)大力引进高端体育人才。从傅园慧、林丹、张继科这些奥运冠军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体育明星对一个体育项目的推动作用。建议大力塑造本地体育明星形象,选取优势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具有领军地位的体育明星,激发群众关注和参与体育事业的热情,推动我市优势体育项目进一步走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道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