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今天是: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  > 致公简介  > 致公党历史
致公党中央党部旧址陈列馆巡礼之六:共创新天(下)

发布时间:2017-05-05 06:05 | 来源:致公党


    五、共创新天:迁址广州与中国致公党“四大”(下) 
       
    广州解放后,中国致公党总部从香港迁至广州,在广州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决议“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制定的共同纲领为本党的政治纲领”,并确定了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各项任务。从此,中国致公党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中国致公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土地改革工作。



1950年3月,毛泽东和司徒美堂(左二)等爱国人士在一起座谈。(来源:《致力为公,侨海报国》 致公党云南省委员会编)

 
     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司徒美堂提交了《关于华侨土地问题的几点意见》,由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转呈毛泽东。



毛泽东写给司徒美堂的复信。(来源: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陈列室)



2003年安放在开平市司徒美堂故居广场的司徒美堂像。(来源: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实地拍摄)


    1950年1月11日,陈其尤代表中国致公党中央在《南方日报》上指出:“我们的侨胞,对于爱护祖国,支援祖国,有过光荣的革命传统。深盼对于人民祖国首次发行的胜利折实公债,一本以往的爱国热情,光荣地踊跃地认购,使祖国得以顺利地恢复战争的创伤,并进而逐步进行新民主主义的伟大建设”。



(来源:《中国致公党文件选编(上)》)


    1950年10月14日,陈其尤在《南方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坚决拥护土地改革》。文中指出“土改是我国的根本大计,惟有完成土改,彻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工业化的新中国才能够实现”。“我们早已坚决表示,必须为完成土改的任务而奋斗”。



(来源: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1952年9月出版的《致公通讯》第1期上刊登《归侨侨眷应如何支持土改》《中央及南总支援土改学习近况》《本党支援农村土改运动工作大力展开》等文章。



(来源:中国致公党中央档案室)


    1950年11月4日,中国致公党参加签署《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表示中国各民主党派“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中国致公党多次发动党员及群众进行募捐,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美援朝,仅1951年,华南总支部党员便共捐款2亿7千2百多万元(人民币旧币)。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来源:《中国致公党文件选编(上)》)


    中国致公党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要求其撤出南朝鲜。

    1950年6月29日,中国致公党发言人发表斥美帝国主义强盗杜鲁门非法声明的声明。



(来源:《中国致公党文件选编(上)》)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致公党员廖周行在“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民支持朝鲜人民、要求美军撤出南朝鲜大会”上发表讲话。



(来源:《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册》)


    1951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中国致公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一起,在《人民日报》头版上发表贺电,向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诸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陈其尤和司徒美堂分别发表文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中国共产党欢呼》致以纪念。




(来源: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中国致公党抗议英帝迫害马来亚华侨,并积极协助政府和侨务部门做好接待工作。

    1950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中国致公党声明,抗议英帝迫害马来亚华侨。


(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


    “四大”后,在中国致公党协助下,政府安排第38批马来亚难侨在广州三元里华侨招待所居住。



(来源:广东华侨博物馆)


    “四大”后,中国致公党积极配合政府,协调、安置归侨到花都、陆丰、普宁等华侨农场。







(来源:广东华侨博物馆)


    在中国致公党协助下,政府妥善安置归侨在华侨农场安心定居下来,学习采茶、收割水稻、香茅及采摘咖啡豆。





(来源:广东华侨博物馆)


    在中国致公党大力宣传及组织下,东南亚华侨陆续回国目睹新中国的伟大建设情况。1952年,印尼国庆观光团十余人回国时,得到华南总支部的热情接待。



华南总支部的接待记录。(来源:中国致公党中央档案室)


    在祖国的感召下,一批批华侨青年学生回国升学,中国致公党中央和华南总支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热情做好接待和安置工作。

    1952年9月出版的《致公通讯》第7期上,刊登文章《南总派出干部协助接待回国升学的华侨青年》。



(来源:中国致公党中央档案室)


    1950年至1952年间,东南亚的华侨学生满怀爱国热情,争相回国升学,投身新中国建设。图为学生在广州华侨补校校门口合影留念。





(来源:广东华侨博物馆)


(待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