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今天是: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 

首页  > 党员风采  > 基层事迹
刘剑波匠心传承广府味

发布时间:2017-02-28 06:28 | 来源: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刘剑波30年成就“岭南酱菜的守望者”



刘剑波查看特曲头抽酱料



增城市政府将石新公路5.2公里的一段命名为“如丰大道”



增城支部党员到区残联慰问小朋友


    ——记致公党增城支部主委、如丰公司董事长刘剑波

    刘剑波,广东增城人,2010年1月加入中国致公党。现任广州市如丰果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增城区支部主委,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增城区一二届政协委员会常委。通过三十年的专注与坚守,刘剑波的“如丰”品牌与岭南酱菜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他创办的广州市如丰果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早已是广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省著名商标的现代化调味食品专业生产企业。

    白手起家  艰辛创业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难在哪里?难在找准发展的方向。1983年,刘剑波学校毕业后,只身做起了收购、加工乌榄的小生意。他每天早上6点便起来,带着两三百斤的榄仁,花10多元钱,搭乘过路的长途货车或客车辗转到广州一德路售卖,往往到了晚上7、8点才能回到家里。一天下来,最多能赚100来元。这笔钱对当年来讲不是小数目,刘剑波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积累。

    加工榄核是个辛苦活,100斤榄核仅可以取出7、8斤榄仁。到1986年,刘剑波一年已经能加工3000担榄仁。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请工人帮自己进行加工。虽然辛苦,但看道自己的生意蒸蒸日上,刘剑波感到虽苦犹甜。

    由于做生意勤力、做人诚实,刘剑波在一德路结识了不少“老行尊”,并得到他们的赏识与指点。他们建议刘剑波利用增城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做些传统的酱菜拿到一德路来卖。说者有心,听者也有意,刘剑波认为做酱菜比起榄核的简单加工更能建立长久产业,发展空间也更大,符合自己对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1986年,刘剑波创办如丰果子调味食品厂。从此,他便与酱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忘初心  匠心传承

    刘剑波认为,要做就要做行家里手,而要成为行家离不开好的酱菜师傅。为此,他通过朋友介绍,辗转找到当时在广州果子厂工作的邵铭师傅,并请他做顾问,而且一做就是10年。邵铭是“甜酸五柳菜”的创始人,也是“如丰”的第一代技术指导。在邵师傅的指导下,如丰公司学会了以传统工艺腌制五柳菜,并很快被市场接受和认可。到1988年,公司的酱菜生产规模已经达到了80大缸,1只缸可腌制120多斤,一周出一批。

    五柳菜在市场站稳脚跟后,刘剑波着手开发“荞头”。荞头产品是典型的“季产年销”产品,一整年的产品,必须在荞头的成熟期收购腌制,短期内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并付出巨量的资金。荞头产品在广东很受欢迎,市场前景也非常看好。于是,刘剑波决心组织技术人员开发“甜酸荞头”。通过反复试制,公司师傅们逐渐对荞头腌制时间、盐分与温度控制有了深入认识。他们采用低盐腌制与自然发酵,待荞头腌足100天时,亚硝酸盐自然消失,乳酸通过糙米白醋继续发酵,产生出还原糖,就可以呈现出广府酱菜所独有的那种甜酸味。虽然“甜酸荞头”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耗费近4个月的时间,但确保了荞头的口感,一经推出便成为如丰公司的又一个拳头产品,连续多年畅销不衰。

    1998年,在时任增城市市长骆小民的建议下,刘剑波推出了如丰调味品的手信礼品套装,成为增城市的一个手信特产。2008年,刘剑波开始研发高端的酱油产品,公司技术人员为了实现突破,反复对发酵对曲种进行对比和改良,经过不断试验,终于使大豆发酵更为充分,酱油香味更为浓郁,经过检测分析,与一般的生晒头抽相比,还原糖增加了50%,氨基酸增加了20%,这款酱油倒在杯子里,就像优质的高度白酒一样,明显有“挂杯”的痕迹。由于它是采用了特别的发酵曲种,因此命名为“特曲头抽”。2009年推出市场,成为“生晒酱油”的典范,让人每饭不忘。

    在米醋研发方面,经过公司技术师傅持续30年的努力,“如丰”以最传统的酿造手法实现了对米醋在酸度上的大幅提升。米醋师傅以“糙米”代替“白米”酿造,酿出的米醋米香味突出,口感甘甜。师傅每年都能将米醋的酸度提升一点点,30年积累至今,公司已经能将传统糙米醋的酸度从过去最高的3.5度的提升至6度,酿造出了传统米醋的新高度,展现出一个民营企业家对传统工艺执着改进的工匠精神。

    30年来,刘剑波带领如丰公司在坚守“甜酸五柳菜”、“白糖荞头”等传统岭南酱菜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系列的酱菜产品和调味品。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以酱油、酱菜、调味酱酱、调味汁、调味油、食醋、蚝油、南腐乳八大类100多个规格品种的调味食品专业生产企业。如今,如丰已成为了岭南酱菜文化的传承与守望者。

    天道酬勤  得道多助

    刘剑波回顾创业是的自己时说“刚出道时,对于业务知识和专业技术我什么也不懂,但我懂得,只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就不怕没有出路和未来。”多年来,刘剑波坚持与优质原材料供货商合作,为产品寻找优质的农副产品和原材料。坚持产品的绿色健康导向,采用传统工艺发酵腌制,拒绝添加和勾兑。他坚持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先吃,每天不论去哪里吃饭,都习惯带上如丰的酱菜和酱油产品。很多如丰公司的员工也喜欢吃自己公司的产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司员工对自家产品的信心。

    1999年至今,“如丰”连续17年荣获“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2005年,“如丰”被评定为“广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2006年“如丰”商标荣获“广州市著名商标”;2008年“如丰”商标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2010年前,《美食导报》曾经从市面上采集了8个品牌(包括李锦记、海天、陶大等)的“生晒酱油”进行盲评,邀请广州多家知名餐饮品牌的总监、总厨做评委。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如丰”“特曲头抽”,从一众酱油产品拔得“头筹”,在香味、色泽、口感与性价比的综合评分中名列第一。2015年,在广州市老字号协会与《广州日报》联合举办的“我最喜爱的广州手信”微信评选活动中,“如丰国味威礼盒”以最高得票成为“广州十大手信”之首。同年,“如丰”公司的“如丰”、“国味威”品牌,成为“央视网商城入驻品牌”。“央视网商城”所售卖的食品,必须符合市级以上“著名商标”与“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两个基本条件。当时整个中国调味行业,只有5家入选。

    2013年,增城市政府无偿将如丰公司门前一段5.2公里的石新公路命名为“如丰大道”,以此来支持和鼓励公司多年的诚信经营和对当地就业和税收所做的贡献。以公司名字命名道路,这在增城区是非常少见的举措。2015年,增城市政府专门划出了60亩工业用地,用于“如丰三江基地”新厂区的建设,让“如丰”拥有了一个弘扬岭南传统酱菜文化的更广阔的空间与舞台。未来,“如丰”将从一个生产调味品的中小型企业,迈入现代化的大型食品企业的行列,发展成为一个集生产、研发、观光、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

    履职尽责  致力为公

    1998年刘剑波被评选为“增城十佳青年”,2002年被评选为“广州市劳模”;自2002年起,连续三届被选为“广州市人大代表”;2013年,被选为第十二届“广东省人大代表”。

    多年来刘剑波积极参政议政,在经营企业之余到农村、社区调研,聆听群众的呼声。提出了《关于缓解增城市城区停车难和出行难问题》、《合理利用信息平台、有效地为车主服务》、《引导规范农村农民建房消除安全隐患,构建幸福生活》、《关于保护和推广种植增城乌榄的制度和方案的建议》、《关于在各街镇加强室内体育馆配置的建议》、《关于完善我市公交候车亭的建议》、《建立农药购买和使用的实名制度,加强农药销售和使用管理的建议》等建议提案,这些建议站在群众立场,为地方发展献计献策,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他先后被广州市、增城市两级的检察、法院机关及公安、工商、地税等部门聘为特邀监督(察)员,在改进政府有关部门的政风、行风,反映反映市民群众意见,提出意见建议等方面发挥了监督(察)员的作用。近十年来的村委会直选工作、土地纷争、村社之间矛盾等存在着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他能亲力亲为,去做耐心说服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刘剑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多年来捐赠教育基金、助残基金、见义勇为基金;资助当地学校、幼儿园建设,特困学生返校读书;支援长江抗洪救灾、粤北山区救灾、汶川地震救灾;帮助家乡周边村道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赠金额数百万元

    2010年刘剑波加入中国致公党。当时致公党在增城还没有基层组织,由于他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致公党广州市委经与中共增城市委统战部沟通后,委托其筹办致公党增城市支部。2010年12月24日,致公党增城市支部成立,刘剑波担任支部主委。至2016年底,增城致公党成员已经发展到25人,各方面党务工作有序展开。

    刘剑波积极组织增城支部到有关部分开展调查研究,以支部名义先后提交了《关于解决广园快线交通堵塞问题的提案》、《关于合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的提案》、《关于缓解增城市城区停车难和出行难问题》、《整合我市(增城市)中医院医疗场所”提案》、《关于加强我市公交候车亭人性化建设的提案》等提案。并组织了与花都支部、文化支部和增城有关部门的交流活动,基层组织活力不断增强。

    谈及未来,刘剑波表示将团结带领致公党支部党员和所联系群众,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建设和谐幸福增城作出新贡献。

(詹先念、崔三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