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今天是: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  > 自身建设  > 理论研究
选择“协商民主” 诠释多党合作

发布时间:2014-04-04 10:04 | 来源: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十八大报告郑重地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这就阐述清楚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的基本含义,也旗帜鲜明地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还庄重地指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这些理论阐释,为全国各级政治协商组织怎样实施“协商民主”战略和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选择“协商民主”,无论从实践角度来说,还是从理论支撑来看,或者从中国国情来分析,都能合理、有力、全面地诠释清楚我国多党合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实践依据:“协商民主”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通过长期的政治探索和不懈努力而进行的政治创新,是能经受住历史检验的实践结晶,因此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制度本身的特点和政治优势。

随着中国特色的人民政治协商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人民在六十多年的民主实践历程中,探索出了我国“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新路径。具体而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了“选举民主”,我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诞生了“协商民主”。回望这一历程,我们可以说,“选举”加“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是实践过了的正确做法。

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而各级人民政协所实行的“协商民主”则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要求。因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形式的民主的实施,其根本宗旨就是使各行各业的公民享有最为充分的民主。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很好地发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质,结合国际民主政治的精髓,使其转变为自己的优秀理论和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指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协商民主”实施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发掘、发挥和发扬中国传统“和”和“合”思想的精华,并且对其加以创造性地继承与与创新性地发展。

在我国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中,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能使不同的利益主体相对和谐地生活在这个包容的社会中,其民主政治制度的优势也就显现出来了。长期的民主政治实践证明,“协商民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主理论。作为“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各级政协已经在转变思想观念、建设“协商民主”制度完善人民政协方面大胆实践,已经将党中央的新思路落到实处,正在探索和已经出了政治协商的新路径。

理论支撑:“协商民主”途径多种多样

现实政治生活的实践,已经有力地印证和支撑了“协商民主”的做法是正确和有效的,而从理论支撑点来说,我国的“协商民主”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也是能够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开拓新路径的,因而它具有理论的依据。我们知道,完善“民主协商”的各种制度,拓宽和发展协商范围,建立协商的各种平台,是我国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根本保障,也是“协商民主”有效和见效的窗口。换句话来说,从制度保障、民主形式和参政议政等等诸多方面,我国“协商民主”正在不断地开拓新路径。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决策和执行国家大政方针的过程之前和当中,往往会将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所应该考虑的重大问题提出来,与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各方面代表进行政治协商。在“协商民主”的执行过程里,“协商”主要体现在以商讨的方式和参政议政的方式这两方面来达成目标。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组织能够跟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各界代表人士加以协商,用民主协商会小范围座谈会和局部的谈心会等等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行商讨和探索,这就是座谈的方式;而以最能体现“协商民主”的形式则是执政党和参政议政的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会议,各级政协都能采用各专门委员会会议、常务委员会专题座谈会、政协主席会议、政协全体会议的方式,来履行“协商”的只能,来体现民主和参政议政的职责,使国家大正方针能执行下去。这两种形式,能显现“协商民主”渠道的高频率、多层次、小范围的特色,能使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与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代表人士之间的政治协商互有特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唇齿相依。

再者,从参政议政的途径来看“协商民主”在当今中国政治体制的体现,也足可证明其理论支撑的有理性。参政议政的过程中,我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能通过人民政协会议的有效途径,与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各界人士以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为核心,积极地发挥参政议政的功能,使“协商民主”能发挥作用。政协的各层次、各党派等等会对国家政治、文化、经济诸多方面展开调研,以调研报告、建议案、提案或者其他形式如“献一策”等等途径,来反映社情民意,进行政治协商,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此而论,“协商民主”的做法,已经体现在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各界代表人士,能较好地参与地方政治事务、国家政治事务的管理,对国家法律法规、政治方针等等的制定和执行,都起到了很好的影响,发挥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这个理论角度来说,“协商民主”的直接就是参政议政,这是“协商民主”中最普遍、最经常、最广泛运用的一条有效途径。它的实施,能有利于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地表达意见和提出建议,能为国家建设、人民富裕建言献策,能有利于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能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充分体现各方面的合理诉求。

另外,从民主监督角度来说,“协商民主”也具有较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社会各界、人民政协都以调研、视察的方式向党委或者政府提交建议、提案和举报,通过这些方式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等进行监督。“协商民主”显现得很充分,很有说服力的就是各界人士能以特邀监察、特邀督查、特邀检查、特邀督导等等身份,对国家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等进行民主监督。他们也会对国家和地方政策方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民主监督,监督党员干部依法履行职责、清正廉洁方面的情况,以督促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和法律监督的有效开展。

由此看来,“协商民主”的途径可谓多种多样。“协商民主”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和党外人士以及社会其他各界人士的肝胆相照、合作共事、荣辱与共,表现在多党合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当中,表现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统一战线当中。这些实践实例,证明了“协商民主”的正确性和先导性;这些理论支撑,促进了我国政治体制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它们能充分发挥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给界代表人士的聪明才智,能广泛调动执政与参政议政的一切积极因素,进而将国家建立得更加富强繁荣。

国情所需:“协商民主”水土适宜

我们从实践依据和理论支撑两个大方面分析了“协商民主”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那么,从我国国情来看,它完全适合我国民主政治生活,是“水土”适宜的好践行和经得起检验的好方法。

我们回望历史就会清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同其他党派团体和党外人士团结合作过程中形成了协商民主思想,特别是在“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中,有效进行了“协商民主”实践。这是“协商民主”的萌芽和雏形。一届政协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形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党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与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协商,已经形成一种制度。

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在改革开放时期,党中央主张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2011年底,中央正式明确提出“协商民主”的概念。

从中央的政治决策来讲,我国的“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结果,又关注决策的过程,从而拓宽了民主的深度;“协商民主”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从而拓宽了民主的广度。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成功实践主要得益于几方面重要条件:其一,党的领导为协商民主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以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其二,中国的民主制度为协商民主的发展创造了制度前提。我国的民主制度及其基础,决定了社会成员尽管也存在具体利益的差异,但其根本利益却是一致的;其三,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协商民主的发展赋予丰富的内涵。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胆探索和丰硕成果,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具有里程碑意义,彰显了中共中央顺应党心、民心,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决心和信心。

总起来说,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到现在,具有我国自身的特色。在不懈的革命斗争和崭新的社会建设实践中,执政党和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各界代表人士,始终能够根据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特点等等基本国情,已经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因此可以说,“协商民主”制度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民主政治的好形式。

“协商民主”的实践证明,它适合我国国情。“协商民主”的理论深度,也是对中国国情的绝好诠释。坚持走“协商民主”的政治道路,是执政党和参政议政各党派所有人士的抉择。

作者: 黄蔼北  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增城支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