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今天是: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首页  > 自身建设  > 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时代价值与制约性因素探析

发布时间:2014-04-04 10:04 | 来源: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摘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它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事业的进步,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协商主体的能力因素和地位因素、协商民主的体制性因素、传统文化的心理性因素等, 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事业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在特质;时代价值;制约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协商民主是现代民主理论发展的新形式。作为一种国家治理形式,它可以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制度来运作,也可以是非规范的活动。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1]P26,是一种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协商民主,“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2]P762这是党的重要文献中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时代价值,表明了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

协商民主作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现代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新形式,它指的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决策者通过协商形成决策,并推动决策执行的政治活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并借鉴西方协商民主思想的产物,是总结毛泽东协商建国思想和经验、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民主形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就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与各民族、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和阶层之间进行平等协商,并尽可能达成一致意见、促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民主形式。它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层面的协商民主(如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协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协商、人民代表大会的协商、人民政协的协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商等),基层的协商民主(决策性协

——————————————————

*本文为广东省人民政协研究项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时代价值与制约性因素研究” (编号2013ZX-026)的成果。

作者简介:孟凤英(1965—),女,河南郑州人,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联系电话:18922168656

商、意见征集性协商、协调性协商)和社会层面的协商民主(是政府与公民或者公民组织的协商,另一种是公民或者公民组织之间的协商)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

面,其实质是要实现和推进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现代选举民主形式相比较,具有协商主体的间接性和平等性、协商主题的民主性和大众性、协商内容的明确性和多样性、协商过程的半公开性和规范性、协商利益的整合性和服务性等内在特质。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新时期建设和谐美好的家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其时代价值日益凸现。

1、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理论视角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

民主是一个历史概念,马克思把民主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和重要特征,主张无产阶级要求得解放,首先要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他说:民主在今天就是共产主义。[3]P664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4]P782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活学活用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思想。毛泽东指出: “在一切有意愿和我们合作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存在的地方, 共产党员必须采取和他们一道商量问题和一道工作的态度。[5]P526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强调: “我们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 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 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6]P1437-1438这是党的协商民主思想的萌芽。1949年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协商民主思想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提出了多党合作的方针,并逐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地位、职能和程序等,党的协商民主理论得到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把协商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从中央高层扩展到基层,进一步发展了党的协商民主理论。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献对协商民主的概念、地位、制度、程序等的明确阐述,表明党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逐步成熟和系统化。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阐述和部署,标志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正式确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2、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实践视角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则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指导下,诞生于中国和谐文化的土壤之上、伴随着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经验的结晶。综观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可知,社会主义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与各民族、各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人民群众围绕新中国建设的中心任务进行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以1954年一届人大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为标志而确立的,是毛泽东协商建国思想的继续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7]P168的科学论断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战略途径,恢复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完善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推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新世纪,党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逐步把民主协商制度推进到协商民主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从高层到基层组织的梯度协商民主形式,协商民主的基础更加牢固,协商民主的氛围更加宽松,协商民主的内容不断充实,协商民主的程序逐步规范,协商民主的制度和机制日益完善,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的全面贯彻,使得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式多样化、渠道广泛化,无论是国家政权机关协商民主、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还是基层的协商民主,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疏通社会关系、协调利益纠纷、增强国家凝聚力、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成为中国凝聚力工程的重要一环。

3、从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社会价值视角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今时代,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公共治理方式和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人类社会民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架构和机制,它可以使公众就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进行有序政治参与,使各级党和政府博征广询、消除分歧、吸纳智慧、科学决策,实现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8]P26的目标。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但能够引导公民有序参政、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而且能够使党和政府更加深入了解社会民情、把握社会动态、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有效实现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为中心开展协商,能够深化认识、消除误解,实现公众诉求的理性表达,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9]P81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50多年的发展实践看,由于受到种种社会因素的羁绊和制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性因素:

1、协商主体的能力因素

协商民主的参与者即是协商主体,它有个体协商主体与集体协商主体之分。个体协商主体即个体公民, 集体协商主体即各种复合型政治主体,如各种利益集团、政党、政府等。协商主体有较强的协商能力是协商民主良性运转的重要前提。协商主体的协商能力主要包括发起协商的能力、掌握基本背景知识以认知事物的能力、陈述自己理由的能力、说服他人的技巧等。[10]P11而影响协商主体的协商能力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一是协商主体接授文化教育的状况。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文化发展不均衡现象的存在,客观上影响协商主体的协商能力。二是当今社会中需协商的公共问题的日趋复杂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形式多样化、利益诉求和分配方式多样化、信息吸纳的途径多样化,使得现实生活中要借助协商民主解决的公共问题常常是相对较为复杂和难以解决的[11]P166-167这就使本来协商能力参差不齐的协商主体时常陷入公共知识的危机之中,一定程度上影响协商主体的协商能力。三是市场经济的急功近利性引发的我国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忽视。现实生活中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甚至鄙视人文教育,造成人文素养的欠缺。而人文素养的匮乏必然加剧协商主体对复杂的公共协商问题的困惑,进而制约协商主体的协商能力。协商主体的协商能力有限性不但影响协商民主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影响协商民主的实际效,甚至会出现整个协商过程被少数权力精英所操纵,违背协商民主的本质。

2、协商主体的地位因素

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质来看,协商民主不仅是一种国家治理形式, 而且是通过提供有利于参与、交往和表达的条件, 促进平等公民自由讨论的一种社会和制度条件框架……将行使公共权力的授权与这种自由讨论联系起来[12]P52的一种活动。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由于参与这种活动的协商主体的社会地位悬殊较大的因素,导致协商民主活动中协商主体的影响力千差万别,既背离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又制约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深入发展。比如,我国协商民主的协商主体有民族代表、政党代表、政府代表、社会各界代表或者个体公民代表,这些代表是协商民主的强势群体。而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贫困人员、农民、下岗工人、大学生、老人等)即使有幸被选为本利益集团的代表参与协商民主,终究难以影响协商结果。虽然有些党派、工会等也会为弱势群体说话,但相对于强势群体而言,弱势群体有效利用机会影响协商过程的难度仍然较大。这些因素弱化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公平性和实效性。

3、协商民主的体制性因素

就协商民主的本质而言,它强调在自由平等的公民之间及公共领域之中,通过公开、自主的讨论和协商活动,理性地做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决策,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在实践中,某些体制、制度性设计还存在纰漏之处。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协商民主主要通过中共党委统战系统和人民政协系统这两个平台自上而下的运作来实现。无论是国家政治层面的协商民主还是社会层面的协商民主,也无论是高层的协商民主还是基层的协商民主,现行体制内的协商主体没有代表性,影响了参政议政效果。二是党内协商、国家政权机关的协商、党际协商和部分基层民主协商,基本上是不公开进行的。在协商民主的过程中,基本是中国共产党党委或政府主导、其它协商主体被动参与。由于体制和制度等的原因,他们心存种种顾虑,往往选择被动地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安排去进行民主协商。而且协商会有时会变成意见征求或情况通报会。三是社会层面的协商民主中,往往是由政府或职能部门主导,基于协商主体地位的差异,协商会变成涨价会决定宣布会的情况较普遍。上述协商民主的体制,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意,无疑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功效大打折扣。

4、传统文化的心理性因素

我国是一个受儒家思想文化传统影响深远的国家,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和崇上心理、中庸思想及趋同心理等,同样影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和进步。从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来看,传统文化对协商主体的心理影响根深蒂固,形成制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心理性因素。大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官本位思想和崇上心理的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一旦出现所谓的领导提名某某参与协商民主或表彰某某协商主体时,权力和地位低于该领导的其他协商主体多会随声附和,即便有想法,也会考虑自身的发展前途而表示同意。二是中庸思想及趋同心理的影响。协商民主本身是围绕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通过不同想法的大碰撞而形成科学决策的活动,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不少协商主体抱着随大流的传统思想,不主动表达或隐藏自己的观点,甚至附和别人的观点,以显示自己的政治成熟。其结果是, 协商主体对协商的公共问题产生超常一致的观点,从而制约了协商民主的深入发展。

结束语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显示了独特的政治优势,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一份宝贵财富,但上述种种客观因素的存在,直接影响并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全面培育协商民主文化、加强政党建设、完善人民政协工作、建立政府公共决策的协商机制等途径,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13]P26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8][1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 [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庄聪生.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7).

[10]徐映奇.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发展现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

[11][]科恩.论民主[M]. 聂崇信, 朱秀贤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

[12]陈家刚.协商民主的价值、挑战与前景[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3).

孟凤英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